1
    回答

   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家长如何克服急躁情绪?

    现如今在很多家庭里,孩子成了全家关注的中心,从他们出生开始,直到幼儿园、学前班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学乃至走入了工作的岗位各个不同阶段,他们都毋庸置疑地成为父母关注的重点对象。孩子们为自己的成长要付出自己的拼搏与努力,其实家长们也是如此。每一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,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由于家长过于着急,甚至出现拔苗助长、急于求成等现象,这反而给孩子造成更大压力,其结果往往不如家长所愿,而且这样的状态还让家长感到非常苦恼。当家长的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时,首先要做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尤其要克服自己的急躁情绪,只有这样才会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。在这里给家长们提些建议:1、一定要认识急躁的危害性。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急躁情绪(例如:发脾气、出言不逊、感情用事,说话做事不计后果,不顾孩子的自尊心和感受等),不会对孩子的教育和改变带来任何好处,往往是事与愿违,家长的急躁情绪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带来如下影响:(1)孩子因父母的态度和语言对父母产生不满情绪;(2)孩子讨厌或怨恨自己所从事的活动例如:学习功课,弹琴、学英语等;(3)产生对自己的自责或怨恨情绪,由此产生自我不满的评价,如愧疚、自卑、自残等。同时还给家长自己造成不愉快、烦躁的心理感受,从而影响亲子双方的身心健康。2、适时进行自我暗示,以消除或淡化急躁情绪。例如:当急躁情绪出现时,就自己提醒自己:"要冷静点,靠着心急能解决问题吗?心急只会把事情弄糟的。"何必太心急呢?"等,也可请家人在发现自己有急躁情绪又没意识到时,及时提醒一下。从而帮助自己恢复情绪的常态,以避免因急躁情绪而产生的不良后果。3、要形成冷静慎重,三思而行的习惯。家长要看明白一个问题,即:孩子和你不是一个人,他有自己的想法、习惯、朋友群和能力水平,不可能都按家长的个人意愿和标准行事,而且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和制约。有时光靠"急"是解决不了问题的,反而易将事情弄糟。因此,要冷静地思考,慎重地决策,全面地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,耐心地处理,尽量避免一些激烈的语言、行为类的亲子自冲突。4、离开与孩子交流对话的现场。当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时,家长可以暂时离开现场,等自己冷静下来后再找孩子像朋友那样推心置腹的谈谈。寻找到在孩子生活、学习中出现问题的原因,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,家长可以在此时把自己的建议和看法直接告诉孩子,但要以商量的口吻说话,做到要让孩子敢于在自己面前说真话。家长一定要避免过于专制、强权。5、寻求帮助。当家长始终无法平复自己的情绪时,可以请他人帮助解决问题。例如:找一个平时孩子喜欢、信任或是崇拜的人耐心地与孩子交流一下,侧面的影响和鼓励一下孩子,避免与孩子发生较激烈的情绪碰撞。

    管理员

    1
    回答

    如何激发孩子写日记?

    一、减轻课业负担,变换作业形式。几年来,我们班的家庭作业尽量摒弃以往“单一机械式”的抄写,而改之以向多样新颖、富有创造性、灵活性的日记倾斜。二、鼓励写特色日记。(1)插图日记。这是图文并茂、饶有情趣的一种写日记的方法。试想,一篇生动流畅的日记,配上色彩鲜艳的一朵花、一片绿叶或是一只小动物,还有灵活多变的字体标题,这些都能激起小作者们极大的热情和兴趣。(2)摘抄日记。苏联的拉德任斯卡雅教授说:“训练孩子们从书本上搜集材料,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训练他们走向生活。”因此,一般每星期的日记我都布置摘抄的内容。如“名人名言”、“名人小档案”、“生活百科知识”、“奇闻异谈”、“时事栏”、“好词库”、“佳句库”,使日记成为学生以后习作取之不尽的宝库。(3)想象日记。可以是提供词、句或情景的想象写日记,为日记开启鲜活的、永不枯竭的源泉。(4)采访日记。我让学生采访他*的童年,然后指导学生在日记中写一写“他*的童年”,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,更是增进学生与家长交流的好机会。(5)读写结合日记。在教学中,我经常为学生设计一系列“把书籍作为日记的‘跳板’练习”。如在学习了《春到梅花山》后,让学生在日记中与梅花进行直接对话;在学习了《小松鼠找花生果》后,让学生在日记中给经常小松鼠写封信。这一读写结合日记法的引入,使学生兴趣盎然,感到“胸中已有一腔积蓄,临到执笔,自然轻松”。(6)合作日记。在日记教学中,我经常改变那种总是让学生回家独立写日记的老做法,而不时改之以让学生集体写日记的尝试。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,在经常变换的座位模式中,进行着“合作日记”。从而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和互相学习借鉴、比试的学习氛围,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,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。

    骑士

    1
    回答

    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有哪些方法?

    下面我分两方面来说明我的想法。第一,关于深度阅读。作为老师我们要提倡深度阅读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网络的普及,手机阅读、电子书、一句话微博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,继而进入小学生的阅读世界,手捧书本,深度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。而恰恰深度阅读是提高学生学识和培养理论思维的重要形式。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发现,孩子们阅读只求简单快乐,稍深奥一些就跳过、放弃。所以一本“马小跳”可以从一年级读到六年级。不是说“马小跳”系列丛书不好,而是它所反映出来的阅读层次适合中低年级,高年级的孩子应该有更高更深的阅读目标,而这个目标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。把好关的前提下,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的。对于孩子的课外书,家长和老师要把好关。这个把关不是指定,而是有意识地去影响孩子,读什么书好,读什么书合适,让孩子自发地觉得这个书不错。强加给孩子,逼孩子读我们选择的书肯定不行。复旦教授邓正来说过:“读书只是一种兴趣,完全是发自内心的。”它不需要我们常说的‘坚持’、‘认真’,因为这应该是孩子内心的需求,他需要这本书。如何让孩子需要这些书,自发去读书,这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来想办法,没有教条式的方法可以参考,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,需求也是不同的。对于孩子喜欢但较难读懂的书,我们老师要在阅读指导课上加强指导,引导孩子利用书的写作背景、作者生平、上下文间的联系等来帮助阅读,还可以开个小型阅读讨论会,大家来议论议论,三人行必有我师,问题肯定能顺利解决。第二,关于广度阅读。书要读得多,要读得杂。曾有一位学生家长和我说过,她的孩子之所以成绩越来越好,不是参加培训班,也不是题海战术,而是靠阅读。阅读不是单纯地读文学类的书,而是涉及很多方面,读得杂,读得多。就像宋真宗赵恒在《劝学诗》中提到的“书中自有千钟粟”,“书中自有黄金屋”一样,书中有你想要的一切。所以光读文学类的书是远远不够的,比如现在新课标所提倡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也是阅读的种类之一,可以在平时的阅读中添加进去。但是,读得多不是指单纯的字数多,衡量孩子读书广度,不能只统计孩子读了多少万字,还是要把关所阅读书籍的种类。为孩子做参谋,帮孩子寻找他感兴趣的书,找对能力发展、思维发展有帮助的书,对品格养成,陶冶性情有指引的书……

    骑士